

心理健康状况不佳与肥胖之间似乎存在某种关联。然而,两者之间的关系还不明确。肥胖是否会通过各种荷尔蒙和生理机制损害心理健康,还是心理健康状况不佳有时会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,从而引起肥胖(焦虑会引起食欲增加)?也许两者兼而有之。
焦虑与肥胖之间的这种关系让人不禁思考:“新冠肺炎大流行引起的焦虑会导致肥胖进一步增加吗?其中涉及哪些心理健康问题;主要是抑郁还是焦虑?”这些情况都很常见(近30% 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都会出现临床焦虑症),其原因多种多样,因此很难弄清到底是怎么回事。在本文中,我们将旨在探讨解释焦虑与肥胖之间关系的这些研究。
要解决此类问题,相关性可以激发灵感,但要深入理解,还需要进行实验。例如,Xia及其同事给实验鼠长期喂食高脂肪食物[1]。然后,他们使用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(EthoVision XT)进行了一系列行为测定。小鼠是夜行动物,在夜间活动。因此,他们发现不同饮食的小鼠在白天(光照)的行为没有明显差异,并不令人惊讶。
然而,当他们在夜间(黑暗条件下)进行相同的测量时,确实发现了显著的影响。因为有些实验室只在白天对小鼠和大鼠等夜行动物进行行为研究,这个发现就很有趣。一些实验室颠倒了照明的昼夜周期,使动物的夜间与研究人员的白天一致。这些影响不仅表明,在动物的活跃期进行行为测量可能是一个好主意,而且在这个具体案例中,动物的昼夜节律很可能已经被打乱(抑郁症的典型症状)。
一种常见的焦虑测试方法是旷场测试。实验区域为 50 x 50 厘米,动物可以在其中自由行走一段时间。如果动物感到焦虑,就会倾向于呆在边缘。就像你在一个陌生的大广场上一样,你会倾向于绕着边缘走,而不是穿过暴露的中心。这正是高脂肪饮食动物的表现,它们感到更加焦虑。
另一种焦虑测试是高架十字迷宫。迷宫高出地面。两臂用高墙围住,让小鼠感到安全,另外两臂是开放的,没有墙。如果小鼠感到焦虑,它们就不会冒险到开放的臂中去。与低脂饮食的小鼠相比,高脂饮食的小鼠在开放的臂中度过的时间要短得多(同样,仅在夜间阶段)。此外,一些抑郁测试(尾巴悬吊测试、强迫游泳测试和埋珠实验)都显示,食用高脂肪食物的小鼠表现出强烈的抑郁迹象。
Medine Türkoğlu及其同事研究了高脂肪饮食对斑马鱼的影响[2]。与小鼠相比,斑马鱼作为模式动物有许多优势。例如,一些品种和幼鱼是透明的。这意味着可以使用斑马鱼微视行为分析系统(DanioScope)测量心率和血流速度等参数,该小组这样做是为了测量父母肥胖对后代的影响。
Türkoğlu及其同事测量了成年斑马鱼(在水族箱中,使用动物运动轨迹跟踪系统)和幼鱼(使用斑马鱼微视行为分析系统)的行为。成年斑马鱼的测试与对小鼠进行的测试相似。对于鱼类来说,当它们感到焦虑时,往往会移动到鱼缸底部并停留在那里(就像小鼠停留在旷场边缘一样)。这两种行为都可以被看作是与可能的捕食者有关的焦虑行为。此外,它们的某些运动特征,如突然的不规则运动和僵直行为(没有刺激引起)也表明了焦虑。
实验的重点是比较高脂肪和(HF)高碳水化合物(HC)饮食。两者都会导致鱼类肥胖。这不仅体现在体重指数(BMI)的增加上,还体现在与脂肪代谢有关的基因表达(即哪些基因变得活跃)的变化上。此外,肥胖父母的后代体内脂肪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。在这项研究中,最引人注目的结果是,不同的饮食对鱼的焦虑行为有非常大的影响。
对照组(正常饮食)在水箱里游得差不多一样。高脂肪(HF)饮食的鱼表现出焦虑行为(致焦虑),停留在水箱底部;高碳水化合物(HC)饮食的鱼表现出焦虑减少的行为,停留在鱼缸顶部。虽然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父母的后代焦虑程度较低,但在下一代中却看不到行为上的差异。
研究人员还进行了详细的测量,以确定导致这些行为影响的生理和代谢差异。部分内容探讨了更多详细细节,研究结果表明高脂肪饮食确实会降低斑马鱼的认知能力,氧化应激(导致下丘脑受损)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
然而,将其转化为人类的情况就不那么简单了。与人类相比,斑马鱼的新陈代谢存在一些差异。例如,它们能够从短链不饱和脂肪中合成长链饱和脂肪。尽管如此,这些结果确实有助于我们理解肥胖与焦虑之间关系背后的机制,也为儿童肥胖的原因提供了参考。